jump to navigation

记龚道运师二、三事 7月 24, 2007

Posted by 千字文 in 忆旧时.
trackback

1991年9月25日

  大学生涯,屈指算来,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。那是人生当中一段最美好的日子。之前在军队待了两年半,其中有七个月驻扎在文莱森林的深处,与世隔绝,再回到人世间,回到大学校园,得以重温学生的身份,可说是格外珍惜。那时候选课,并没有像其他同学到处打听孰优孰劣,自认为既然修的是中文系,当然得对孔孟之学有一点了解,所以自然选修了讲孔孟的《专书》课。

 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上老师的课。上讲堂课时,不需要太担心抄不到笔记,因为他总是以一般人可以跟得上的语速,从容且清晰地讲,条理层次分明。但又不完全照着笔记念,而是由浅入深,引导你的逻辑思维,直到关键的地方,才进而点题,让你豁然开朗。有些时候,所说的哲理若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,他还会打住,以较生活化的比喻说明。所以老师是以“极高明而道中庸”的态度,来讲说中国哲学。

  老师也非常注重在讨论哲学问题时,必须明辨问题的层次。他最忌讳的就是人们在讨论问题时,将不同层次的问题纠缠在一起,以致层次混乱,结果搞得大家越来越糊涂。也是在这个时候,他让我们了解了“体”与“用”,“天道”与“人道”的分别。当时同学们之间最流行的一句口头禅,是“高层次”与“低层次”。这是对于哲学问题层次高低的分辨。有些同学似摸似样的以这些用语用于其它学科的讨论,甚至还有同学在中秋晚会,将老师上课的情形编为短剧表演,让大家笑得前俯后仰,非常有趣。但也由于老师的提点,使到我将来在看待问题时,学会分清层次,对于处世待人和面对问题时,得以避免陷入钻牛角尖和作茧自缚的境地。

  然而上老师的课也是有压力的,尤其是上他的辅导课。老师所提供的辅导课参考材料,必须要印要读,因为他会很巧妙地用一些问题来测试同学是否有阅读。如果同学们回答不出来,接下来课室里将是一片难于忍受的静默,直到有同学接话为止。在那静默的片刻,仿佛是一世纪,大家都坐立难安,抓耳挠腮,而老师却正襟危坐,威而不怒,毫不动容。所以有些同学如果没有准备好他的辅导课,上他的课都战战兢兢,有些甚至逃课,另寻时间补课。

  但是,即使你熟读他的辅导课材料,也不能保证你能如鱼得水,畅通无阻。因为很多时候他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是反面教材,如果你照本宣科,有可能就误入歧途,贻笑大方,惨不忍睹。还记得我们上老师的第一堂辅导课讨论的是孔子的“仁”,老师所提供的参考材料中,有很多都是在讨论“仁”是什么, 因为孔子在很多不同的场合对很多人讲的“仁”内容都不一样, 所以一些大学者的文章,说“仁”是这个那个的。在上辅导课时,我们也有样学样,照参考材料讲了一大堆,然而通过他不停的“逼问”和我们一再自相矛盾的论辩过程,终于体认到“仁”是道德的实体,是所有德行的根源。所有的德行都是“仁”的体现,这是儒家道德哲学的根本,不是这个那个。这一堂课,至今让我印象深刻,从中“领悟”了很多。

  读完本科后,进入了荣誉班,我选择了由老师来指导论文的写作。其实,和另一位同学比较起来,我是一个并没有什么“慧根”的学生,所以跟着老师写论文,他其实应该是比我还辛苦。子曰:“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”,我就是那位不会举一反三的学生。所以很多时候,当我和他在他的办公室讨论论文时,只能四目交投,无言以对,原因是我自己茫无头绪,不知如何下笔。然而他总是会用鼓励的方式,在关键的地方提点一下。随着呈交论文的期限越来越紧迫,论文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楚,能顺利毕业,老师的包容与谅解确功不可没。

  毕业后,为生活奔波,虽然后来还回去修读了硕士课程,继续上老师的课,但是自己已经“移情别恋”,转向研究晚明小品那个把现实生活写得趣味盎然的文学世界里头了。老师也就是在那几年退休了。我和一些同学还帮忙老师搬书回家。那时我刚买了车,在实龙岗花园住宅区迷了路,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师的住处,大家都已经打点妥当,老师和其他人早已在餐桌旁等着我共享午餐了。

  如果说至今我仍然看得懂一些讨论中国哲学的著作,明白一些抽象的义理,那都是归功于老师的谆谆教诲。比较于今天一下子的这个“孔子热”,那个“论语热”,我还是觉得老师所讲的学问最深得我心,对个人的生命情操实有提升的作用。

  老师淡泊宁静,然而在他有生之年,以他的一家之说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,使每个谈起他的学生,都对他尊敬有加,我认为这是他的一个重大成就。

评论»

1. 李老师 - 7月 30, 2007

白老师:
怎么那么久了还不更新内容?

2. 阿妹 - 8月 2, 2007

白老师,你那个时候很瘦咧!!!

3. 千字文 - 8月 3, 2007

Hello excuse me 阿妹,我写了一大堆,你竟然只对我的身材有兴趣!?

4. 羽翔妈 - 7月 19, 2008

7月19日,龚道运老师逝世一周年。
链接咏梅的文章《缘灭道存》,仅此纪念这位对学生影响深远的老师。

5. pit 2014 ulgi - 8月 2, 2013

Does your website have a contact page? I’m having a tough time locating it but, I’d like to send you an email.

I’ve got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your blog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earing. Either way, great website and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it develop over time.


留下评论